深圳市泰科讯数码技术有限公司继电器事业部 深圳市泰科讯数码技术有限公司继电器事业部
  | | | | |  

输出参量

上传时间:2011/8/27 [返回]

继电器输入参量选用时应考虑以下参数
(1) 触点组数
(2) 触点形式
(3) 触点负载
(4) 触点材料
(5) 电气寿命、机械寿命
1、 触点负载
大多数继电器负载能力,只标出最大纯阻性负载,但用户实用的往往不是纯阻性负载,而是感性的、灯的、电机的或容性的负载,则触点负载大小应降额使用。
应该强调,触点故障是继电器失效的主要原因。触点在不同负载类型、不同负载大小条件的电接触特性、失效现象及失效机理是有差别的,下面分别进行说明:
(1) 白炽灯
由于白炽类钨丝冷态电阻很小,接通瞬间的浪通电流高达稳态电流15倍。如此大的浪涌电流会使触点迅速烧蚀,甚至产生熔焊失效。一般可串入限流电阻来减少浪涌电流。
(2) 电机负载
电动机静止时输入阻抗很小,启动瞬间浪涌电流很大。当电动机启动后,产生内部电动势,致使触点电流趋于减小,关断时,触点间出现反电势,常常会引起拉弧,造成触点烧蚀。
(3) 感性负载
电感器、 轭流圈接通瞬间,电磁线圈有抑抑制电流上升的功能,不会出现浪涌电流;电磁铁、接触器线圈接通瞬间会出现浪涌电流;这四种负载关断时,贮存在电磁线圈中的电磁能通过触点间燃弧消耗掉,这将导致触点烧蚀,金属转移、粘接。采用RC网络、二级管、压敏电阻等触点保护装置可减少触点的烧蚀。
(4) 容性负载
容性电路的充电电流可能非常大,开始时,电容器类似短路,其电流仅受线路电阻的限制。有时,用户并未意识到其负载是容性的,实际上,长的传输线、消除磁干扰的滤波器、电源等都是强容性的。串联限流电阻,可以减少接通瞬间的浪涌电流。
(5) 直流负载
直流负载比交流负载难断开,因为交流电压波形存在过零点,在电压过零时,输入电能为0,电弧无法维持燃烧而熄减,直流电压没有过零点,触点开断瞬间,即产生电弧,且由于外加电压持续保持,只有电弧被拉长,不能自持而熄灭。电弧热能会使触点严重烧损,直流电流总是朝一个方向流动,会引起触点材料转移加剧。
(6) 低电平
低电平一般指开路电压为10~100mV,触点转换电流为微安级到10mA,由于吸附在触点表面的有机特、化合物难以在转换负载时消除,导致触点接触电阻大而不稳定,电流不稳定,触点压降递增,最终失效。
?
选用注意事项:
A 最大开断电压、最大开断电流、最大开断功率均不应大于规定值。
B 直流负载电压超过30VDC时,允许开断的电流随负载电压升高急剧下降,选用时,应进行负载试验。
C 触点负载应大于最小允许负载,避免信号传输错误。
D 载开断频率应低于规定值,若无规定,可按低于10次/分钟考虑。
E 使用多组触点继电器时,应保持负载在电源的同一相,避免继电器故障时,产生短路现象。
F 在利用继电器控制的线路中,应充分考虑继电器的各种触点短路、开路故障,避免因此造成电源短路等严重的事故。
G 一般情况下,实际开断阻性负载应适当低于额定阻性负载,50~70%为建议值。
H 继电器使用于除阻性负载外的其他负载时,应尽量进行实际负载开断试验。
I 在选择继电器时,不要只根据外壳上标注的负载值,而应以制造商提供之产品承认书标称为准。
J 产品使用于低电平负载场合时,应选用相应的继电器,必要时选用双触点继电器。最好选用具有叉触点的继电器。
K 继电器正常使用时可以不加减电弧电路,在开断具有冲击电流、冲击电压的负载时,加入适当的减弧电路可以延长产品寿命,但特别应防止电路振荡,以免产生相反效果,应尽根据实际电路进行减弧效果测试。
L 继电器的触点额定负载与寿命是指在额定电压、电流下,负载为阻性的动作次数,超出额定电压时,可参照触点负载曲线选用,当负载性质改变时,其触点负载能力将发生变化。用户可参照表10变换触点负载电流。
M 继电器外罩上只标阻性额定负载值,其他性质的额定负载请看详细技术条件,其浪涌电流大小请参考下表

?
性质
浪涌电流
浪涌时间
备注
阻性
稳态电流
?
L≤10-4H或cosф=1 0-0.01
螺线管
10~20倍稳态电流
0.07~0.1
应当看作感性负载,但当T=L/R<10-4S时可视为阻性负载
马达
5~10倍稳态电流
0.2~0.5
可用5~6倍电流的阻性负载来代替试验
白灯
10~15倍稳态电流
0.34
?
汞灯
约3倍稳态电流
180~300
?
霓红灯
5~10倍稳定电流
<10
?
钠光灯
1~3倍稳态电流
?
?
容性负载
20~40倍稳态电流
0.01~0.04
长输送线、滤波器、电源类应看作
变压器
3~15倍稳态电流
?
?
电磁接触器
3~10倍稳态电流
0.02~0.04
?

[返回]
深圳市泰科讯数码技术有限公司    泰科讯元器件事业部    泰科讯疯狂英语句句通    泰科讯英语俱乐部
版权所有(C)2007-2011 深圳市泰科讯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元器件事业部 粤ICP备12058657号-3
您是第389248位访问者
在线咨询